中国学术网(CANET)启动
1986年,北京计算机应用技术研究所与德国卡尔斯鲁厄大学(University of Karlsruhe)合作的国际联网项目——中国学术网(Chinese Academic Network,简称CANET)启动。
中国早期发出的电子邮件
1986年8月25日,瑞士日内瓦时间4点11分24秒(北京时间11点11分24秒),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的吴为民在北京710所的一台IBM-PC机上,通过卫星链接,远程登录到日内瓦CERN一台机器VXCRNA王淑琴的账户上,向位于日内瓦的Steinberger发出了一封电子邮件。
1987年9月20日20时55分,一封名为“Across the Great Wall we can reach every corner in the world(越过长城,走向世界)”的电子邮件从中国学术网(CANET)发出。
中国国家计算机与网络设施(NCFC)项目启动
1989年8月26日,国家计委组织专家对世界银行贷款的重点学科发展项目——国内命名为“中关村地区教育与科研示范网络”,世界银行命名为 “National Computing and Networking Facility of China (中国国家计算机与网络设施,简称NCFC)”进行投标评审,中国科学院中标,胡启恒院士任NCFC管委会主任。NCFC由中国科学院、清华大学、北京大学共同建设。1990年11月,国家计委批复立项,中国科学院为项目实施牵头单位,新成立的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中心(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前身)承担建设任务,宁玉田担任该中心首任主任。
1993年9月,在旧金山的INET’93会议期间,在美国密苏里大学计算机与通信系主任理查德•海塞林顿教授和韩国科技大学全吉男教授等的帮助下,钱华林会见了国际互联网界的一批著名人士,表达了中国全功能接入国际互联网的愿望,并在大会后的洲际研究网络协调委员会(Coordinating Committee for Intercontinental Research Networking,CCIRN)会议上,将中国全功能接入国际互联网作为一项议程。
清华大学研究团队提出IPv4 over IPv6网状体系结构过渡技术,设计和实现了基于动态非显性隧道的IPv4 over IPv6系统,为纯IPv6主干网建设和加快向IPv6过渡提供了重要的解决方案。2006年7月,推动IETF成立专门工作组Softwire。2007年7月,关于Softwire的IETF RFC4925获得批准,后续主导形成该项技术的系列化国际标准。